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12 動物倫理辯論會

2012 動物倫理辯論會

時 間╱2012年12月5日,10:10~12:00

地 點╱方濟樓惠三廳
主 辦╱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聖方濟生態神學與環境倫理研究室」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愛與環境/柯志明教授

愛與環境


柯志明
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哲學副教授 臺灣大學哲學系兼任副教授
20121108講於中山大學
20121029講於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1.沒有人就沒有環境,至少沒有「人的」環境。「環境」這個概念之所以可能且有意義,是因為有環境的意識者,人。沒有環境的意識者,則沒有環境的意識;沒有環境的意識,則沒有「環境」可言。

        環境的意識(consciousness)不只是對環境的感覺(sensation)或知覺(perception)或認識(knowing),更是指對環境的思想(thinking)與反思(reflection),包含審美與評價。動物有知覺甚至認識環境的能力,但沒有思想與反思環境的能力;動物對環境有喜好,甚至對環境有敏銳的知覺的能力,但無法形成環境的知識,無法評價環境,也無法思想環境。因此,動物只能受制於環境,而無法超越環境。動物會尋找適合生存的環境,但不會創造適合生存的環境,更不會評價環境的善惡美醜,以致於反過來批判自己、要求自己應如何對待環境,最後,動物尤其不會思想環境的意義。
        正因為人能思想環境,所以人能超越環境。所謂超越環境不是指完全不受制於環境,而是指有不完全受限於環境的能力,至少有擺脫環境之限制的渴望。首先,人超越環境的能力表現在克服自然限制的技術上,所有人類的科技都是這個超越性的表現。第二,人超越環境的能力表現在創造環境上,即建造一個合自己心意的居所與地方,城市是這個超越性的最顯著明證。第三,人超越環境的能力表現在有關環境的知識與思想上,如環境哲學、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環境工程以及種種有關環境的科學。最後,人超越環境的能力表現在對環境的想像與虛構上,文學與藝術為其典範,這個超越性清楚表明人不以現實存在為滿足,而為自己創造一個可能的世界(possible world)以滿足其意義的渴求。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St. Francis’ Love of Nature: The Secret which Cannot be Understood by Modern Atheistic Ecoists/ 柯志明教授

St. Francis’ Love of Nature
The Secret which Cannot be Understood by 
Modern Atheistic Ecoists


Dr. Immanuel Chih-Ming Ke
柯志明

St. 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 was a man of mystery. He was a fanatical follower of Jesus Christ, so he couldn’t be easily understood by modern ecoists. Perhaps, modern people can slightly conjecture what the spiritual intentions of St. Francis might have been only by humming the song, “The prayer of St. Francis”[1]. It was written by later generations, but this is quite insufficient to achieve an understanding of Francis’ fanatical enthusiasm, which is beyond our simple understanding, of his will to follow Jesus Christ. Many modern ecoists choose to like him and then to praise him highly. They also choose to separate him from the Christian faith (or orthodox Christian faith); on the one hand, he is exalted to be the patron sai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f animal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him, Christian faith may be criticized because it turns out to be an extremely anthropocentric religion that tramples on nature. However, and unfortunately, Francis would inversely criticize these modern ecoists for their misunderstanding of him, and for their whol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tenets of Christian faith; most likely, he would declare that they are actually extreme anthropocentricists on their own account and that the root of ecological crisis is hidden in these atheistic modernists’ way of thought and deed.




[1] See William Ng ofm’s (伍維烈) “The Peace Prayer which is not Attributed to ‘Francis’” 〈不是「方濟各的」和平禱詞〉See: http://www.ofm.org.hk/200-Sprituality/ 222- Articles/ 2221Franciscan _Spirituality/wn-peaceprayer.htm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2012 方濟與狼讀書會(11/2~1/4)

2012 方濟與狼讀書會(11/02~01/04)


讀本:Keith Thomes,《人類與自然世界:1500-1800年間英國觀念的變化》,宋麗麗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1. 11/02 《人類與自然世界第一章1-2節 
2. 11/07 《人類與自然世界早期英國人如何區別人與動物,這些觀念又如何影響人對待兒童、奴隸、女人及其它種族的人(第一章3-5節) 
3. 11/16 《人類與自然世界博物學與民間錯誤(第二章1-2節) 
4. 11/23 《人類與自然世界 「術語」與「變化的觀點」(第二章3-4節) 
5. 11/30 《人類與自然世界「馴服的同伴」與「特權物種」(第三章1-2節) 
6. 12/07《人類與自然世界「縮小的差距」與「動物靈魂」(第三章3-4節) 
7. 12/14 《人類與自然世界 第四章1-3節 
8. 12/21 《人類與自然世界「新感性」與「新條件」(第四章4-5節) 
9. 12/28 《人類與自然世界「原始林地」、「植樹」、「樹木崇拜」與「花卉」(第五章全)
10. 01/04 《人類與自然世界 「人類的兩難處境」(第六章全)

主辦單位:
聖方濟生態神學與環境倫理研究室

時間:
週五中午12點

地點:
方濟樓426室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2012 方濟與狼讀書會 (3/06-3/13)

2012 方濟與狼讀書會(3/06~3/13)

讀本:
Peter S. Wenz,2007,《環境正義論》

主辦單位:
聖方濟生態神學與環境倫理研究室

時間:
週二中午12點

地點:
方濟樓426室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2012 方濟與狼讀書會《人生論》(On Life)

2012 方濟與狼讀書會《人生論》(On Life)(03/29~05/31)

讀本:
Leo Tolstoy,1997,《人生論》,許海燕譯,臺北市:志文。


1. 03/29 《人生論》第1章-第7章
2. 04/12 《人生論》第8章-第14章
3. 05/03 《人生論》第15章-第21章
4. 05/10 《人生論》第22章-第28章
5. 05/31 《人生論》第29章-第35章



主辦單位:
聖方濟生態神學與環境倫理研究室

時間:
週四晚上18:30

地點:
方濟樓427室

主持人:
柯志明教授